杨真:洮州大地上的行者
早上6点,临潭县融媒体中心的办公室里,一双手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摄像机设置参数、试听话筒,准备好一切后,杨真将开始今天的采访任务。
已经在记者岗位上干了10年多的杨真,每一个重大活动的拍摄现场几乎都有他奔跑的身影。
“每次活动的成功报道,都是我们大家在一起努力。” 杨真憨憨一笑说道。
多年来,杨真撰写的稿件先后在新华网、甘肃卫视、新甘肃、甘南日报、甘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刊播1000余条(次),先后获得州、县优秀记者,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
谁也想不到,杨真这个业务能手竟然是个半路出家的记者。
2012年大学毕业后,杨真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到县电视台工作,当时的他对未来充满期待。但是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画面怎么拍?稿件怎么写?后期制作怎么办……这些对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杨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。
工作剪影
采访花絮
不会就要学习,于是他开始请教同事、浏览电视新闻、翻看报纸,揣摩拍摄手法、学习稿件写作技巧,很快,他自己就能外出对简单的会议进行采访报道。拍摄、写稿会了,后期编辑怎么办?一起刚来的同事感觉后期制作有编辑,自己可以不会,但是杨真认为,拍摄、撰稿、后期制作应该是一体的,于是他又开始了编辑工作的学习。就这样,他的拍摄技术有了大大提高,并开始独自完成一些社会新闻、活动的采访报道。
午夜时分,部分人已经进入了梦乡,但临潭县融媒体中心灯还亮着,刚刚外出采访回来的杨真顾不上身体疲惫赶紧采集素材、给电池充电、打开电脑撰写稿件,他就像一台动力十足的“发动机”,书写着无悔的青春。
说起这么多年的感触,杨真说道:“干的时间越长也就越喜欢这个职业,因为它可以让我领略到别人不曾看到的风景”。
杨真将自己宝贵经历编成了一首小诗,“我曾凌晨两点站在美仁草原赏红月,也曾黎明时分打着雨伞逛山岗,更曾在雨雪之中洗尘埃。”
一首小诗描绘出了一名时代青年在坚忍不拔、千锤万练中收获“吹尽黄沙始到金”的成功和喜悦。
“作为一名媒体人,杨真身上有着一股韧劲。”共事10年的同事罗平说。“在采访过程中,他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画面,有时候一蹲就是半小时,为了让采访的同期声更有代入感,他可以干出拉着采访对象谈心两小时。”
杨真说:“一个好的新闻,要有好的画面来支撑,更要把人家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。”
平时工作中,杨真又是一位好的同事和老师,陈小里刚来单位不久,但对策划、采编等业务知识完全陌生,杨真就跟他谈心,与他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,并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他分享。
丁晓昱说:“杨真谦虚好学、为人随和、经常和我们分享他的经验和经历,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业务知识。”
干一行、爱一行,10年的青春挥洒下无数汗水,杨真就像一位游走在洮州大地上的行者,在不断躬身前行。
记者 丁海龙